2026国际交通工程、智能交通技术与设施展览会距开展还有192

语言 EN
2026上海交通基础设施展:智能基建与道路安全技术齐聚
2025-08-25 16:30|阅读:9

2026年6月3号到5号,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SNIEC)将要办上海交通基础设施展了。

上海交通基础设施展INTERTRAFFIC全球系列展里挺重要的一站,一直按着“单年在上海、双年放北京”的规矩来,关注点全在交通基础设施的整个产业链上。


上海交通展的核心,就是让智能基建和道路安全技术好好合作,正好能响应《上海市交通领域科技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6年)》里说的“构建交通领域科技创新体系”那目标。

涉及的领域也广,智能交通系统、道路安全装备、智慧港口与物流、绿色低碳材料、5G-A车联网啥的都有,想做成一个能同时搞“技术展示、场景落地、产业对接”的平台。

上海交通展从规模上来看,估计能来500多家企业参展,覆盖80多个国家和地区,专业观众得超2万人,国际买家能占15%还多。像华为、新石器、中能欣安这些主要参展的,都会带来5G-A车联网、碳纤维融雪化冰系统这类前沿技术,挺让人期待的。



智能基建,技术革新和实际落地都在交通基础设施展上很有看头。智慧道路和车路协同这块,上海已经在主城区200公里主干路上弄好了5G-A商用,延迟能控制在20毫秒以内,实时看路况、远程控制自动驾驶车都没问题。

数字孪生技术,把BIM和GIS结合起来,就能管道路的全生命周期了,路面有毛病能实时监测还自动预警,提升养护效率。

绿色低碳材料和施工技术也有新东西。中能欣安在上海交通展上展示的那个“电热毯”融雪化冰系统,靠地下碳纤维发热电缆主动除冰,不用化学融雪剂,就不会污染环境,能用30多年。还有智能压实机、摊铺机这些,能做到毫米级的精度控制,少浪费材料,帮着实现“双碳”目标。

智慧港口和物流方面,同期会办“智慧港口及装备展览会”,无人驾驶集装箱卡车、5G智能调度系统都会露脸,据说能让港口干活效率提30%呢。

道路安全技术这块,正从被动防着往主动预警变。智能感知和动态管控上,长沙县有个例子挺厉害——装了智能路侧系统、交叉路口预警设备后,交通事故减少,死亡人数降低。

AI视觉识别也挺有用,智能摄像头能盯着超速、没戴头盔这些违规行为,还能结合动态交通标志自动调限速,让走起来更安全。

新材料和结构创新也不能忽视。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用在桥梁、隧道上,抗压强度能到150MPa以上,能用100年,维护成本省不少。

智能护栏里装了传感器和LED灯带,撞上了能实时监测还自动报警,晚上靠灯光引导视线,弯道事故能少点。

应急和韧性系统方面,长三角一体化应急平台把跨区域的交通数据都整合起来,出事了就能及时响应,区域一起救援的能力强多了。


上海交通展举办期间还有不少技术交流和产业对接的活动。高端论坛和峰会里,主论坛会聊“智能基建与道路安全技术的未来趋势”,还会请交通运输部的专家来解读《交通领域科技创新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

分论坛也挺细,5G-A车联网应用会说金桥示范路线的技术参数和怎么大规模推广;碳纤维材料创新这块,中能欣安这些企业会讲讲融雪化冰系统的实际经验;智慧港口发展那边,还会发《上海港智能化升级白皮书》,帮着长三角港口群好好合作。

技术演示和体验区也有意思。实景模拟区会演5G-A车联网、智能施工设备怎么操作,观众还能试试远程操控自动驾驶车。新材料实验室里,会当场测UHPC、碳纤维材料的力学性能和耐用性。


商务对接和合作签约的时候,会专门请中东、东南亚的买家来,办个“一带一路”交通基建项目对接会,帮着技术往外推,搞点国际合作。

政策和产业背景上,上海给的支持挺实在。按《上海市进一步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行动方案(2023-2026年)》的计划,到2026年要建成“全球双万兆城市”,5G-A网络得盖住800多公里智慧道路、1000个智慧路口。

浦东新区、临港新片区这些地方还在试高级别的自动驾驶公交,打算2026年在中心城区某些路段搞商业化运营。

行业趋势和市场规模这块,中国智慧交通市场规模估计2026年能破4000亿元,车联网、智能物流这些细分领域增长能超20%。道路安全技术市场每年平均增长15%,智能护栏、动态交通标志这些产品需求涨得挺快。

2026年的上海交通基础设施展,很可能成智能基建和道路安全技术的“全球风向标”。靠着技术展示、场景落地和产业对接,能推着上海乃至全国的交通领域往数字化、绿色化、韧性化转。



5G-A、碳纤维、数字孪生这些技术用得越来越多,以后的交通基础设施肯定会更高效、更安全、更可持续,给城市高质量发展打下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