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国际交通工程、智能交通技术与设施展览会距开展还有192

语言 EN
锐昂展览百年经验:上海交通展聚合全球交通创新资源
2025-08-25 16:37|阅读:8

荷兰RAI锐昂展览集团1893年就成立了,作为欧洲历史最久的会展企业之一,业务涵盖全球顶级展会策划、场馆运营,还有国际资源整合。



2013年,锐昂展览(上海)有限公司成立,成了集团布局亚太市场的核心枢纽。一百多年下来,RAI摸索出了“把全球资源好好落地到本地”的独到之处:

技术底子:从1972年创办Intertraffic全球交通展品牌,到2025年上海交通展吸引了一万五千多名专业观众,锐昂一直是交通领域前沿技术展示的领头者。

网络覆盖:靠着阿姆斯特丹、上海、墨西哥城等全球8大展会中心,建起了覆盖欧美、东南亚、中东的买家数据库。2025年上海交通展就专门邀请了中东、东南亚的基建采购商,超过300家。

政策衔接:深度参与中国交通战略落地,比如和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联合主办IntertrafficChina,精准对接《上海市交通领域科技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6年)》。

2026上海交通展:全球交通创新的“超级链接器”

作为INTERTRAFFIC全球系列展的年度重头戏,2026上海交通展将围绕“智能基建与道路安全技术”,打造三个创新场景:



技术高地:5G-A和数字孪生正在重塑交通基建

5G-A车联网示范:会展示上海主城区200公里主干路的商用成果,那个时延低于20毫秒的实时路况监测系统,能支持自动驾驶车辆远程操控。

数字孪生应用:通过BIM+GIS融合技术,道路病害监测预警的响应速度能快60%,养护成本降45%。

绿色材料突破:中能欣安的碳纤维融雪化冰系统(已经在湖北、江苏用了8年),现场会演示30年寿命的实验室数据,能替代传统的化学除冰方案。

安全革命:从被动防御到主动预警的技术升级

V2X系统实际效果:长沙县的应用案例显示,智能路侧设备让事故率降了80%,死亡人数少了90%,相关技术会在展会的实景模拟区重现。

AI视觉管控:集成了毫米波雷达和深度学习算法的智能摄像头,能识别未戴头盔、违规变道这些行为,动态调整限速标志的响应时间不到5秒。

新材料验证: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抗压强度能到150MPa以上,实验室测试显示桥梁寿命能延长到100年,维护成本降70%。

产业协同:长三角港口群与智慧物流的联动尝试


智慧港口解决方案:同期办的“智慧港口及装备展”会展示上海港的无人驾驶集装箱卡车(作业效率提了30%)、5G智能调度系统,还会发布《上海港智能化升级白皮书》。

一带一路对接平台:专门邀请沙特NEOM新城、印尼雅万高铁等项目的采购方,办跨境基建合作签约会,推动碳纤维材料、智能护栏这些技术出海。

全球资源聚合:锐昂展览“三维协同”办法

政策-市场双轮驱动

响应上海市“全球双万兆城市”的建设目标,展会会发布《5G-A智慧道路建设标准白皮书》,推动800公里智慧道路技术方案落地。

借着浦东新区、临港新片区的自动驾驶试点,现场签约高级别自动驾驶公交商业化运营项目,预计2026年在特定路段开始载客服务。

技术-场景双向验证

实验室级体验:上海交通展设了新材料测试区,观众能亲手操作UHPC抗压试验设备,对比传统混凝土和新型材料的力学性能差别。

沉浸式交互:通过VR设备体验长三角一体化应急平台的15分钟响应机制,模拟跨区域交通突发事件的协同处理流程。


国际-本土双重赋能

国际买家精准匹配:利用RAI的全球数据库,帮华为、新石器这些本土企业对接欧洲智能交通协会(EIT)的成员,推动5G-A车联网技术进入欧盟标准体系。

本土创新出海通道:软昂展览组织“中国交通技术出海”专场路演,重点推介中能欣安的碳纤维系统、长沙县的V2X解决方案,对接中东、东南亚的基建需求。

行业影响:从展会经济到产业生态的价值爆发

市场规模引领

中国智慧交通市场规模预计2026年突破4000亿元,车联网、智能物流这些细分领域增速超20%,展会会发布《2026中国智慧交通投资指南》。

道路安全技术市场每年平均增长15%,智能护栏、动态交通标志这些产品需求涨得很猛,展会专门设了“一带一路安全技术采购专区”。

技术标准输出

推动上海制定的《5G-A车联网设备接入规范》升级成行业标准,帮中国主导的C-V2X技术在东南亚国家推广。

联合泰伯智库发布《超高性能混凝土应用蓝皮书》,规范UHPC在桥梁、隧道工程里的施工工艺。

生态体系构建

锐昂展览发起成立“全球交通创新联盟”,首批成员有华为、荷兰交通研究中心(TNO)、新加坡陆路交通管理局(LTA),推动技术专利共享和联合研发。

设了“交通科技孵化基金”,给参展的初创企业提供最高500万元的商业化支持,重点扶持数字孪生、绿色材料这些领域的创新项目。

2026上海交通展不只是个技术展示平台,更是全球交通产业变革的催化剂:

技术普及化:通过“新材料实验室”开放测试数据,让UHPC、碳纤维这些高端材料能进入中小城市的基建供应链。

区域协同化:长三角一体化应急平台的实景演示,会加快江苏、浙江、安徽等省份的交通数据互通,让跨省突发事件的响应时间缩短30%以上。

标准国际化:靠着RAI的全球网络,上海交通展发布的技术标准有望成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基建采购的核心参考。

锐昂展览用一百年的经验证明,会展经济不只是做流量生意,更是技术标准、产业生态、国际话语权的聚合器。


2026年,这场聚合全球创新资源的行业盛会,会给上海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添新动力,更会在全球交通变革的浪潮里,刻下“中国方案”的深刻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