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国际交通工程、智能交通技术与设施展览会距开展还有192

语言 EN
聚焦IntertrafficChina同期活动:智能交通技术论坛深度解析行业未来
2025-06-23 17:53|阅读:4

在交通行业数字化转型的浪潮中,技术交流与前沿洞察成为破局关键。IntertrafficChina作为全球交通领域的重要平台,其同期举办的智能交通技术论坛”已成为行业风向标。

论坛汇聚国内外顶尖专家、企业代表,围绕车路协同技术标准化、智能交通信号灯优化、交通大数据分析等核心议题展开深度探讨,为观众呈现一场融合技术创新与实践经验的思想盛宴。

 

一、前沿技术碰撞:智能交通的破局之道

智能交通技术论坛以“技术驱动交通未来”为主题,聚焦当下行业痛点。针对城市拥堵难题,来自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的专家分享了基于AI的交通流量预测模型,通过接入城市主干道2000+路视频监控数据,结合机器学习算法,可实现未来15分钟trafficflow预测准确率达92%,并据此优化信号灯配时,提升路口通行效率30%以上。

在车路协同技术标准化议题中,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团队与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共同发布《车路协同路侧设备技术白皮书》,提出“路侧设备-车载终端-云端平台”三位一体协同方案,针对中国复杂道路场景,定义了12类核心交互协议,为自动驾驶落地提供了本土化技术路线图。

(上图为现场图)

二、案例实践:从理论到场景的跨越

论坛现场,上海电科智能系统股份有限公司展示了其在上海浦东新区的智慧交通改造案例:通过部署500+套智能感知设备(含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视频摄像头)与边缘计算节点,构建“全息路口”监测网络,实现公交优先通行、事故自动预警(平均响应时间<10秒)、违法停车智能抓拍等功能,改造区域交通事故率下降25%,早晚高峰拥堵时长缩短40分钟。

另一参展企业深圳金溢科技则分享了电子收费系统(ETC)的创新应用,结合5G消息推送技术,实现“无感支付+路径精准计费”,在广东某高速公路试点中,通行效率提升58%,车主计费争议率下降至0.03%。

 

三、未来趋势:构建可持续的交通生态

论坛压轴环节聚焦“交通与城市可持续发展”,国际交通工程师协会(ITE)主席Dr.JohnSmith指出,智能交通不仅是技术升级,更是生态重构。以慢行交通为例,论坛展示的“智能自行车道监测系统”通过埋入式压力传感器与LED诱导屏,实时显示车道拥挤度,并联动导航APP推荐最优骑行路线,在荷兰鹿特丹试点中,自行车出行占比提升18%。

“交通+能源”跨领域协同成为另一热点,宁德时代展示的“换电+储能”一体化解决方案,将退役动力电池改造为分布式储能单元,接入交通枢纽充电站,可降低30%峰时电价成本,助力实现碳中和目标。

结语

智能交通技术论坛不仅是技术交流的平台,更是连接产业上下游的桥梁。通过汇聚全球智慧,IntertrafficChina正推动中国智能交通“单点突破”迈向“系统革新”。未来,随着《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与示范应用管理办法》等政策落地,车路协同、自动驾驶等技术将加速商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