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国际交通工程、智能交通技术与设施展览会距开展还有192

语言 EN
国际交通展|浅谈车路协同中路侧感知的现状及展望
2023-12-11 10:56|阅读:6

当前,在受到技术不成熟、政策法规不完善、公众对于自动驾驶担忧等多重因素影响情况下,单车智能的发展仍受到一定局限;而车路协同,作为我国实现自动驾驶的另一技术路线,通过智能路侧感知终端获取丰富的道路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天气信息、车流信息、道路状况等,融合多类数据,为自动驾驶车辆提供丰富的道路路况信息,引导智能网联汽车的行驶,为自动驾驶保驾护航。国际交通展小编觉得,在车路协同中,路侧端的发展是重中之重。

1、国际交通展浅谈路侧感知的发展现状

车路协同对于治理交通堵塞、疏解道路拥堵、降低交通安全事故率等方面具有重大意义,国家在规划层面率先做出指示。同时,技术的进步也助力了路侧感知行业的发展。

政策层面

早在2012年,国家就提出了智慧交通的概念。随后,相关政策不断出台。2016年,交通部指出要将交通基础设施网联化作为智慧公路总体建设的重点。20199月,国务院《交通强国建设纲要》提出要推动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与交通行业深度融合,构建泛在先进的交通信息基础设施。2022年,国务院《十四五全国道路交通安全规划》提出,要研究车路协同应用技术架构体系,开展路侧设施数字化智能化改造、车路协同示范应用

技术层面

借助自动驾驶行业的发展,激光雷达、摄像头等感知技术不断演化;互联网产业的迅猛发展也让5G、云计算、边缘计算等信息技术逐渐走向成熟。由此可见,路侧感知行业发展政策条件与技术条件已然成熟。

2、国际交通展浅谈路侧感知的挑战与发展

现阶段,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以及在信息技术、感知技术等技术的协助下,智慧道路发展如火如荼,由此带来路侧感知行业的繁荣发展。传统终端厂商与互联网厂商纷纷参与其中,依据自身优势,推出相应产品,助力数字交通发展,向交通强国转型。但也正如上文所提及的,路侧感知终端行业还面临着成本高昂的问题,阻碍行业发展。据统计,每一公里道路,安装路侧感知终端的成本在150万元~200万元之间,还未计算数据平台等其他方面的费用。所以,如何实现路侧感知终端的高效利用,降低使用成本,提高感知终端利用效率,为车路协同发展助力,是路侧感知发展的下一阶段的目标。

国际交通展小编觉得,从降低使用成本来看,多端融合的发展趋势势在必行。

当前,路侧感知硬件终端以摄像头、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等设备为主,但不同类型终端设备存在明显优劣。

因此,单一路侧感知终端在信息收集方面存在着不足,难以保障自动驾驶汽车行稳致远,需要打造多种终端融合的设备,弥补感知薄弱的缺陷。目前,已有多家企业着手相关领域,融合多种终端设备,以期达到“集百家之长”的目的。

国际交通展小编觉得,从提高利用效率来看,丰富路侧感知的应用场景是一条可行的路径。

从应急救援出发,如果途中发生突发事件,对于救援人员/警部人员而言,最大的痛点就是在哪的问题。借由路侧感知终端可实现车辆与用户手机、监控中心的通信连接,从而帮助待救援者完成相关应急工作,并根据调度要求,快速将资源运输至现场,提高救援效率。

除了应急救援以外,在地图测绘方面也是可以大有所为的。路侧感知终端可以对道路状况进行实时感知,能够识别车道线、交通指示信息等重要内容。如果能够将这些数据应用于地图测绘,不论是对于企业还是政府,都是一举多得的。在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成本的同时,又能够为车路协同,乃至单车智能发展助力。

以上就是国际交通展小编整理的内容,想了解更多,推荐您来参观国际交通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