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国际交通工程、智能交通技术与设施展览会距开展还有192

语言 EN
国际交通展|浅谈高速公路监控系统智慧化方向
2024-05-11 10:00|阅读:3

随着公路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2023年,我国高速公路建设总里程预计将突破20万公里大关,这个数字不仅令从业人员印象深刻,更加反映了我国高速公路发展的巨大成就。伴随着社会的进步以及居民的生活品质的不断改善,汽车数量的上升,高速公路网日益紧凑,通往目的地的距离变得更近,自驾的随意性等,这些都导致了公路交通方式的广泛应用。国际交通展小编觉得,高速公路已然变成了大众最方便、最安全的交通方式。

尤其2020年取消省界收费站以后,全国收费一张网,高速公路通行实现一次行程、一个账单,一次扣费,一次告知的四个一目标,ETC的推广和普遍办理,差异化收费,移动支付及配套设施的不断完善,国家政策法规的逐步统一及科技不断发展的大环境,让高速公路运营也由人工化向智能化转变。尤其是近两年来,公路+科技越来越明显,多省份多个收费站实现自动化无人收费。高速公路运营水平的不断提高,对进一步改善运营管理效果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智慧监控技术的应用,更是能够实现对高速公路运营全过程的监控,实现车路协同。技术,可推动车、路、人一体化,高效、快速完成各类突发事件的处置。

尽管高速、便利、安全和舒适的特性构成了高速公路的基础要求,但无法回避的事故、汽车故障以及天气的改变等因素,若未能即刻察觉和有效应对,那么就会引发二次事故甚至更加严峻的事故。监控系统的重要作用就在于监测到异常,通报相关部门进行处置,控制发展,妥善处理。完善、先进的高速公路监控系统可以让运营单位随时掌握不断变化的车流量,及时发现路面异常,协调有关单位迅速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或者避免交通拥挤和事故发生,能够高效、快速的处置事故,是保障高速公路安全、畅通、舒适的现代化管理系统。

通常,现有的监控系统主要通过监控网巡+路企巡查+司机求助的方式来实现对路面事件发生后的处置。在没有安装摄像头或者监控盲区的路段,无法实现事件发生前的及时监控和处置过程中的实时监控。人工巡查成本高,且有时间差上的漏洞,无法实现全时间段全域巡查,而司机求助则是在事件发生以后才能进行,均无法达到全时段、及时性掌握路段状况。另外,监控系统主要由高速公路运营公司搭建,存在搭建成本高、技术人员少的弊端,而高速公路投融资模式众多,各类运营公司较多,企业的逐利性,让各路段只注重本路段监控投入,或者在重点路段上加强监控投入。即使在同一省份,由于运营单位较多,联网监控也很难实现,这就存在信息不能互联互通的现象,加之光纤资源耗费极大、存储量大等,设备投入大,技术人员欠缺等问题,全路段的联网监控不易实现。

针对高速公路独有的特点,加之取省之后,复合式CPC卡的应用及高速公路门架系统建设等,可以应用先进的通信技术,将车辆信息写入CPC卡后,利用磁卡传送的方式,实时传送到监控中心,CPC卡就代表了道路上行驶的一辆一辆车辆,形成一个一个的点位,在监控系统中体现。将车辆在途的行驶和停靠信息反映在监控系统上,实现对车辆运行情况的监控(类似于高德地图,我们在行车过程中使用高德地图,可以看到自己目前所处位置和车道)。这种技术的实现,有利于发现路段内车流量变化情况,及时更改沿线情报板,为司乘提供准确的路况服务。同时,通过车辆停靠后向司机询问原因,快速了解司乘的需求,从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考虑到监控系统扩张时投入成本的因素,可基于基础数据,在长下坡、匝道、隧道口等易发生交通事故的路段,设置事故感知和诱导装置(类似于现在开车时很多车辆都能实现的地标线感应功能)。例如,在护栏板安装报警系统,联动到监控中心,当车辆在发生事故时,可以及时传送到监控中心。监控中心再通过实时监控系统,查看车辆状况,联系司机提供帮助。

目前,正在逐步推广的人工智能收费,将收费站及收费人员的服务弱化,高速公路的服务更多的体现在监控和道路救援方面。监控人员的综合素质需要提升,不仅仅要会巡查,会操作监控系统,还要了解收费政策,要会沟通,甚至于要学会基础的车辆故障简易处理方式,为司机提供问询服务。作为路况监控及信息采集人员,我们要学会各类稽核系统的使用,要会通过车牌等基础信息,通过数据筛查,敏锐感知车辆逃费点,查找车辆的整个路径,用数据筛查来保证车辆通行费的“应征不漏、应免不收”。

国际交通展小编觉得,为了更好地满足人们的出行要求,完善服务质量,实现智慧运营,作为高速公路运营服务单位,首先要注重培养一批有新技术、新思想的人员,要加大投入,解决好视频监控问题,要将培养重点放在监控人员运用新技术及综合素质的培养上。同时,要借助交通运输部门整体力量,完善全域监控系统,让整个高速公路监控系统形成蛛网式联动,要在当下这个科技飞速发展的环境中寻求能够适用于自己行业的机会,要不断地对自己的知识进行更新迭代,才能立于改革的浪潮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