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路协同通过采用无线通信、传感探测等技术手段,全方位实施车与车、车与路、车与人之间动态实时信息交互,发挥协同配合作用。其能够增强单车智能的可靠性和安全性,进一步提升自动驾驶能力。当道路智能化和车端智能化协同发展才能更好的实现自动驾驶,单纯依靠某一方面实现自动驾驶的难度较高。若道路智能化水平达到C4时,单车智能化水平只需达到L2即可实现自动驾驶。车路协同在实践中一个典型的应用场景是动静态盲区/遮挡协同感知。北京交通展小编认为,车路协同的发展具有必要性,能够多方位赋能自动驾驶和智慧交通。
车路协同商业化路径从三方面突破:政策护航+试点先行+技术突破
车路协同商业化落地需要从政策法规完善、渗透率提升、技术提升三方面入手,经历由局部到全面的发展过程。2024年1月工信部等发布《关于开展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工作的通知》,标志着车路协同即将迎来发展提速期,目前我国已成立17个国家级测试示范区、7个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车路协同试点的内容主要包括建设智能化路侧基础设施、提升车载终端装配率以及建设城市级服务管理平台。要实现C-V2X就要对车和路进行改造升级。车侧的升级包括加装OBU,路侧改造则包括加装RSU、高清摄像头、CCU、毫米波雷达以及激光雷达等。
预期车路协同的发展将经历三个阶段,市场空间或达千亿规模
车路协同从低到高分为三个发展阶段,分别是信息交互协同、协同感知和协同决策控制。目前尚处于信息交互协同阶段,车辆OBU与路侧RSU进行直连通信,实现车辆与道路的信息交互与共享。预计到2025年VICAD在部分先行城市和高速公路实现规模商业化落地;到2030年大中型城市和部分高速公路完成了高等级智能化道路建设;到2050年高等级智能道路占比达到50%。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测算,预计RSU、OBU、高精地图、边缘计算单元等车路协同主要IT设备累计投资规模将在2026年超过千亿,在2030年达到2834亿元。
以上就是北京交通展小编整理的内容,想了解更多,推荐您来参观北京交通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