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国际交通工程、智能交通技术与设施展览会距开展还有192

语言 EN
北京交通展|带你一文读懂AI如何助力交通运输公平化
2024-01-17 10:04|阅读:5

在过去几年,人工智能技术在运输领域的应用取得长足进步。无论是电动汽车的快速发展,还是高铁网络的不断完善,都展现出智能运输系统的巨大潜力。下面北京交通展小编就带您领略AI技术在运输领域的新进展。

1、人工智能助推运输进步与公平

以高铁为例,2020年我国高铁运营里程达3.8万公里,较上年新增超过5000公里,形成8大高速铁路通道。据发改委的数据,未来我国高铁网络规划总规模将超过5万公里。2020年,我国高铁客运量达13.7亿人次,同比增长近50%十四五期间,我国高铁运能将达到8亿人次。

在电动汽车方面,2020年全球电动汽车销量达310万辆,同比增长41%。其中,我国增速最快,电动汽车保有量已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市场。根据国际能源总署数据,2020年全球电动汽车销量的前三名分别是中国、欧洲和美国,中国约占全球电动汽车销量的一半。无人驾驶汽车也在稳步推进,Waymo、百度等公司正加速商业化进程。

可以预见,未来运输系统将变得更加智能化和高效。这不仅将改善交通状况,也将提升人们的出行体验,使之更加便捷舒适。

2、运输公平难题亟待解决

虽然智能运输发展迅猛,但公平问题依然突出。以农村公交为例,由于地广人稀,公交线路覆盖有限,老人、残疾人等群体往往无法乘车就医、购物。根据民政部的数据,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已达2.5亿,其中约5000万老人生活在农村。在城市方面,交通拥堵也日益严重。

在推动智能运输的同时,如何解决公平问题,使不同地区和人群都能平等享受便捷出行,是系统性难题亟待破解。

3、人工智能助力实现运输公平

针对当前运输公平难题,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发挥积极作用。例如,规划路径时考量轮椅通行便利性,为行动不便群体提供无障碍选项。在农村地区运用按需公交,根据实时需求灵活调配车辆,满足老年人等需求。此外,自动驾驶汽车具备避障能力,可大大提高行车安全性,保护老弱乘客。

具体而言,谷歌地图运用机器学习算法分析卫星图像,自动识别轮椅可通行地点,为残疾人规划最佳路径。该技术可提高残疾人出行便利性超过20%。加州初创公司Via打造的虚拟公交系统,可按订单调配车辆,大大提升农村地区公交便利性,运营成本约为传统公交的一半,可为农村居民节省高达30%的出行时间。Waymo公司在美国亚利桑那州试运营的无人出租车,具有360度视野和精准避障能力,尤其适合老年和行动不便人士乘坐。

这表明,人工智能可有效帮助解决运输公平问题,提高不同需求人群的出行便利性和安全性。

4、面向未来的负责任人工智能

在运用人工智能提升运输公平的同时,还需注意算法的公平性、透明度和可解释性。具体而言,应增加数据和算法结果的外部审查,防止编码歧视;加强解释性,使系统逻辑对用户透明;建立监督机制,确保人类对技术的控制。另外,在追求效率的同时,还应考量社会伦理,实现利益相关方的协作共赢。

业内正致力开发负责任人工智能系统。例如旧金山初创公司Foresight建立算法审计流程,持续评估其公平性。英国创业公司Latent Logic让用户参与系统设计,增强透明度。顺丰科技建立道德委员会,研究自动驾驶商业化的社会影响。相关的伦理和道德规范也值得参考,如IEEE的《人工智能系统的伦理准则》和OECD算法系统审查建议等。这些努力都充分展现了负责任的人工智能在交通领域的重要性。

只有通过平衡效率和伦理的检验,运输系统才能真正实现人性化、可持续发展。人工智能助力交通进步的同时,还需不断完善,以维护公平正义。

5、共建智能公平的未来交通

未来,促进运输系统智能化与公平共存,需要业界共同努力。完善法规体系,为负责任创新提供制度保障;通过测试和迭代,持续提升算法性能;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多方共赢。

具体来说,相关部门可制定数据使用规范,要求企业开发透明可解释的算法,并接受定期审核。如工信部已印发关于促进智能网联汽车健康发展的意见,交通运输部也公布了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企业可与非营利组织合作收集多样化数据,防止样本偏差;建立内外部监控系统,及时发现问题并优化系统。平台公司也应主动承担社会责任,保证不同需求群体的公平对待。

结语

北京交通展小编觉得,未来,交通运输相关部门与企业应秉持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积极应对算法偏见等风险,携手推动交通智能化,使人工智能真正造福社会,助力构建更加公平共享的未来交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