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全国各地城市智慧停车行业的蓬勃发展,地磁、视频桩、高位视频、巡检车、车位锁等技术的层出不穷,从各个场景贯穿了整个城市停车行业丰富的业态。一方面,传统的地磁泊位检测,因其成本低、安装施工简单,仍占据了60%的市场份额;另一方面,在高位视频领域,多家主流一线大厂过早的炒作了其技术先进性和成熟性,停车运营方被动高投入,加之道路安装条件受树木绿化遮挡影响,并未带来期待中的效果。而一直主打运营性价比最优的视频桩路侧设备,早先受制于市容市貌、需破路市政施工等传统观念影响,一直未有大规模的市场推广。但是这一状况,随着新技术的突破,逐渐带来转变。下面交通基础设施展小编就来聊一聊中低位视频桩。
交通基础设施展浅谈视频桩发展历程
视频桩从诞生至今,已经经历了5个年头,由初代的通过图片识别,到动态视频跟踪车型分析识别,又经历前端与云端复合识别,技术日臻成熟,产品也愈来愈多样化,出现了免布线安装的中位视频桩及低位太阳能路牙机等新型终端。据不完全统计,2019年~2021年,中低位视频桩(含路牙机)出货量以每年不低于35%的速度增长,部分区域市场如广东、福建地县市几乎成为运营方首选。运营方表示,“采用中低位视频桩的投入产出比,经济性最佳,且能解决停车欠费取证的无人化值守痛点”。由于城市道路停车因地制宜,各地的政治、文化、经济和城市管理要求不同,中低位视频桩作为城市道路停车场景的重要补充环节,不可或缺。
中低位视频桩发展的历程,第一阶段,2016年~2017年是视频桩发展的元年。此时的视频桩,借助于出入口道闸的设计理念与出入口相机算法作路侧图像抓拍,在初代算法和算力上,还存在着运算场景单一、识别率差、识别角度受限等诸多问题。此时的视频桩厂家仅有为数不多的三、四家,其产品形态以简单的外壳加摄像头出现。第二阶段,2018年~2019年是视频桩算法技术不断成熟的两年。随着AI技术及芯片模组算力平台的迭代更新,出现了用视频轨迹跟踪、模糊识别、大倾角算法以及动态感知等多元算法,替代了原有单一的图片车牌识别技术。技术上成熟加持,使得视频桩在实际环境场景的应用识别率迅速攀升,在一对一泊位的视频桩经过算法优化之后,可达到业界95%综合识别准确率。在当时阶段远拉开高位视频的识别率5~10%。由于传统的视频桩采用市电供电,在城市道路安装施工上,有极大的不便,部分厂家通过迭代研发,进入了2020年~2021年中低位视频桩发展的第三阶段,表现为产品形态新品迭出、应用场景极大丰富,具备超低功耗、无线免布线视频桩(路牙机)异军突起,超长续航长达6个月的无线视频桩,不仅延伸到城市停车不便于布线施工的各场景,节省了大量工程成本,同时依托嵌入式前端+云端的复合识别技术,进一步提升了停车运营所需的车牌高识别准确率带来有效订单的最核心需求。
交通基础设施展浅谈视频桩功能盘点
由于视频桩是融合了多种传感器的高度集成产品,其功能性在停车同类产品中,也是佼佼者,安装在路侧1米左右高度的二维码标识醒目,为车主主动扫码缴费提供了更好的交互体验。
车牌识别:
提供给停车运营管理方的最主要的核心功能是识别率高低,由于中低位视频桩几乎采用一对一近场景的安装布设,加之角度固定,识别时间充裕,不受环境光照、雾霾的影响,最新的识别技术并采用了大倾斜角度算法的前端识别+云端识别相互校验的复合模式,同等路段场景的识别率VS高位、巡检车等视频产品中,视频桩的识别准确率是最高的。
取证功能:
随着停车取证规范要求完善,停车运营管理部门对车辆的要求入场、停稳、离场分别需要提供图片证据。有的视频桩厂家除满足提供三个场景的多张图片外,还额外提供了入场10秒视频录像,存放在视频桩前端TF卡中,对出现争议的证据固化保存。
检测功能:
采用视频检测或雷达等外触发检测,当车辆驶入、停稳、驶出车位时可识别泊位状态,泊位状态改变时间小于 3 秒,泊位状态检测准确率不低于98%。
状态指示:
视频桩与其他视频产品最直观的区别就是具有顶端状态灯,应能显示多种泊位状态,包括:车位空、车位忙、泊位异常等状态,结合平台识别出欠费车辆时,可通过指示灯提醒运营管理方进行巡检干预。
异常告警:
中低位视频桩集成了多种传感器,能检测异常停车情况,包括:无牌车停车、跨位停车、半侧位停车、斜位停车、视频遮挡告警、非机动车告警、反复出入车位、摇晃碰撞告警等个性化提醒功能,满足了停车运营方对异常状况处置的预警及设备资产安全管理的需求。
语音功能:
在市面上已具备内置语音功能的视频桩中,采用了可编程语音芯片,当系统识别出驶入/驶出车辆车牌号后,视频桩内置扩音喇叭应能准确播报车牌号,致以欢迎词或欠费信息提醒。配合加载了震动/倾斜传感器的视频桩,还具有设备进入工作状态时,外力摇晃视频桩,触发感应设备应能语音播报告警破坏者,桩顶状态指示灯闪烁红色,持续触发摇晃会上报告警信息至平台通知巡检人员处理。
智能补光:
根据视频桩内置相机光线检测算法,通过串口控制内置LED补光灯应能根据环境亮度变化在自动开启或关闭,并能根据距离远近自动调节补光灯的强弱。随着技术的成熟,部分厂家还会在2022年内推出避免城市“光污染”的红外补光视频桩。
远程管理:
中低位视频桩普遍采用了全网通4G LTE传输方式,既可通过互联网端对平台直连,也可以通过私有协议传输到设备管理中台,将所采集数据预处理后推送至停车收费管理平台。在远程管理方面,用户可通过 web 或客户端软件登陆管理,支持固件维护、重启、恢复出厂设置功能,并可远程监控设备的工作状态、无线网络信号强度等参数。
除上述基本功能外,视频桩结合车位锁、ETC支付、新能源充电泊位管理、不同的技术融合应用,带来了城市级停车场景更多的功能体验。
免布线功能:
部分厂家视频桩支持免布线安装(无需有线网络和市电),通过超低功耗技术及内置可更换大容量锂电池,续航使用3-6个月时间,再进行充电反复使用。
交通基础设施展浅谈视频桩应用场景
视频桩+车位锁收费
在不少停车场景中,车位锁被运用于单独部署在私家车位或路内停车泊位,但由于单独的车位锁,无法采集到车辆信息数据,无法实时确认入场/离场车辆身份,因而功能性和使用场景受到限定。
车位锁结合视频桩辅助泊位图像自动识别采集,在私家车位上,可以实现入泊位车锁自动下降,驶离泊位车位锁自动上升,防止无关车辆驶入占位;在道路停车泊位,可以实现会员车辆入场免升锁、欠费车辆自动告警上锁、车位预约占位、车位共享等多场景应用。
新能源充电站防占位桩锁联控
2021年国家统计局数据表明,去年新能源汽车产量增长145.6%,销售达352.1万辆,同比增长1.6倍,连续7年位居全球第一。巨大的新能源车增长,带来充电需求及充电站管理需求,广东省已出台地方标准,要求新能源充电站必须具备车辆视频监控功能。政策利好及运营管理的需求提升,带动了新能源泊位防占位管理,视频桩结合车位锁防止燃油车占位的场景应运而生:一方面,车锁联控视频桩作为标准化产品,开放了二次开发接口,安装施工简便,新建与改造兼具,能做到与车位锁无线连接控制,杜绝了燃油车驶入、避免短充长停、人工值守的弊端;另一方面,具备快速控落锁、雷达检测、语音播报、LED顶灯指示等人性化一体式集成功能,又给车主带来了良好的消费体验。
视频桩+ETC支付
停车运营的最大痛点在于收费难,据统计,全国开放式路内停车的平均收费率不到60%,大量的收费资金无法及时回笼,带给运营方困扰。而培养一个城市车主良好的主动缴费习惯,快则2年,慢则3-5年。因此,对运营方而言,好的停车产品,应该同时具备欠费取证+实时收费两个必要功能。2021年,交通运输部发布关于选定北京等27个开展ETC智慧停车城市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在部分城市试点中,已经实现了封闭式停车场ETC车道自助缴费通道。然而,开放式场景下的道路停车泊位ETC收费,有着特定的技术要求,依托人工取证+门架ETC扣费方式,扣缴实时性无法保障,存在被车主投诉的风险。不过,场景切换到视频桩安装方式时,个别视频桩厂家研发出结合路侧视频桩置入ETC天线,与驶入泊位的车辆前挡OBU终端进行短距离身份校验,通过车牌识别与密钥的复合验证,确保了安全性与准确性,通过平台方及发行方,可实现对签订了ETC自动扣缴协议的车辆离场实时扣费。
交通基础设施展浅谈视频桩未来前景展望
随着城市大脑、智慧城市、数字化转型的管理需求进一步提升,视频类智能终端停车产品无疑将成为影响行业发展的主流。作为高度集成化的中低位视频终端,将结合5G、智能传感器、AI图像识别、ETC支付等多种融合技术的发展,逐步趋向技术成熟的快速发展阶段。精准的识别率、多种场景的组合方式,满足了运营管理方无人化值守、计费准确扣缴便捷的核心诉求。交通基础设施展小编觉得,不久的将来,承载着信息发布、噪音监测、PM2.5采集、电动车充电、远程报警等集多种城市服务于一体的智慧视频桩,带着新颖时尚的外观、节能环保、安装便利的数字化生活理念,会成为城市停车一道靓丽的风景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