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国际交通工程、智能交通技术与设施展览会距开展还有192

语言 EN
智能交通展|浅议自动驾驶,看全局,顾当前,谋长远
2023-01-11 09:17|阅读:5

在聚光灯下,自动驾驶汽车的交通事故等安全风险一直受到公众的关注。由此可见,全球自动驾驶公司正面临政策、资金和安全等多重压力,同时加快无人商业运营。更严重的是,这些意想不到的事件可能会带来雪崩效应,让原本处于正常发展轨道的自动驾驶行业面临危机,世界自动驾驶公司迎来了历史上最艰难的时刻。智能交通展小编认为,这些因素也注定会影响中国自动驾驶企业的发展,但有危就有机,唯有临危不乱,依靠战略眼光,才能抓住产业发展黄金期机遇。

自动驾驶符合国家交通领域的总体发展规划和战略,同时带动芯片、传感器、车辆制造,AI一系列配套产业,如算法、道路协调等,带动经济增长,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帮助实现双碳目标。中国应加快政策创新,推动中国自动驾驶产业规模化无人落地进程,占据全球产业优势。

新技术发展过程中,都会带来一定的问题,对于自动驾驶来说,安全性是社会各界最为关切的话题。但智能交通展小编认为,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浪潮背景下,发展自动驾驶的战略意义深远,在应对自动驾驶的安全性挑战过程,需要具有全局视角和体系性规划,用发展的方式解决发展中的问题。

纵观人类技术发展史,新技术成熟和应用过程中,常伴随着各种偶发性事故。在现有的道路及交通条件下,任何交通工具都不能保证绝对安全,要求自动驾驶车辆达到零事故并不现实。我们应该秉持的务实的态度应该是:守住安全底线,科学管理风险,理性区分不合理风险与合理风险——如果一个自动驾驶系统的风险处置能力不如人类驾驶员,可以认定为不合理风险,可视为缺陷;而如果一个自动驾驶系统的风险处置能力高于人类驾驶员,那么出现事故的风险则为合理风险。我们应该立足当下、规划未来,在坚决杜绝不合理风险事故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厘清合理风险概率下相关事故的责任,并制定妥善的处理办法。这才能让自动驾驶有机会获得逐渐成长、完善的机会。

从智能交通展小编统计的数据来看,我国自动驾驶安全性在国际上处于先进水平。中国向来以人为本,相关管理部门向来把人身安全放在最重要的位置。近年来,工信部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从构建标准体系、推动修订法律法规、强化技术试验、组织先行先试等方面协同发力,为自动驾驶牢筑安全底线。以单一城市为例,亦庄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严格按照主驾有安全员、副驾有安全员、车内无安全员等阶段逐步放开,获取T4牌照自动驾驶车辆还需要100%通过102项场景覆盖度测试,难度比人类考驾照高出一个数量级。我国工信部出台的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管理规范,建立了相关事故24小时逐级上报的机制。

除此之外,我国还逐步完善车路协同、5G云代驾等适应自动驾驶的基础设施,通过车路协同将人云这些交通参与要素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为自动驾驶车辆提供全方位支撑服务,加快自动驾驶应用的成熟。以北京亦庄代表的这些示范区,已经初步具备在严格的监管保障下开展全无人商业化应用试点的条件,加速开展相关的探索实践,可以为行业创新和运营安全积累更多好的经验。

目前,我国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已引领世界,进入关键的应用落地期。要做好思想准备,充分发挥中国的制度优势,以开拓者的心态推动无人驾驶商业落地,满足人们美好出行的需求,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智能交通展小编觉得,相信在各方共同努力下,中国自动驾驶产业有望引领全球新一轮科技创新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