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国际交通工程、智能交通技术与设施展览会距开展还有192

语言 EN
智能交通展|谈自动驾驶
2022-12-19 09:12|阅读:5

“自动驾驶”我相信每个人都熟悉这个词,但你知道它的核心是什么吗?让我们和智能交通展小编一起探索。“自动驾驶“又称无人驾驶,是一种依靠计算机和人工智能技术完成完整、安全、有效驾驶而无需人工操作的尖端技术。

自动驾驶车辆的研究最早可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目前,世界上已建成多个自动驾驶测试基地或测试道路。我国正在北京、上海、长沙等地建设无人驾驶基地。

近年来,百度、上汽、一汽、比亚迪、华为、小米等企业相继进入自主驾驶汽车的研发和生产领域,呈现出传统汽车企业和互联网企业竞争的局面。总体上看,我国自动驾驶产业正处于快速上升期。与此同时,由于行业的快速发展,也出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比如,相关政策法规不健全,特别是车路协同方面。再如,成本居高不下,有研究表明,L4级无人车相比于L1L2,单车系统零部件支出会增长470%,因此需解决性价比问题。

据统计,我国汽车年销量从2012年的1930.64万辆增至2021年的2627.5万辆,相当于美国与欧洲销量之和,占全球汽车销量的比重提升至32.42%。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从2012年的1.28万辆跃升至2021年的352.1万辆,连续7年位居全球第一。在未来,这些汽车将不同程度地配备自动驾驶功能。所以,可以乐观地预测,我国自动驾驶汽车市场潜力巨大,发展空间巨大。

自动驾驶汽车的三个核心工作任务是“感知”“控制”“决策”。车辆在驾驶过程中感知周围道路环境,根据感知信息完成处理和集成过程,形成整体理解,通过各种智能算法处理环境变化,做出行为选择,将感知和决策信息传递给控制系统,形成执行命令,完成驾驶行动。为完成上述任务,自动驾驶汽车的整体技术统、地图、组合导航定位、光学雷达、雷达、视觉、规划、控制、通信、云平台、车联网、模拟等模块组成。

智能交通展小编认为自动驾驶涉及的底层核心技术较多,属于技术密集型产业领域。目前,仍存在着一些阻碍其大规模商业化应用的技术瓶颈,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道路环境理解技术。鲁棒性强、自适应程度高、智能性强的算法和系统仍不多见。二是系统规划技术。系统规划以轨迹预测算法为中心,包括高层行为规划和低层运动规划,需要密切协调。目前,高层行为规划能够很好结合实际运行环境路网数据库的非常少,这与路网数据库自身系统的不完整有着较大关系。底层运动规划方面缺少智能优化算法的支撑,行之有效的路径规划优化算法仍需在实车上做验证。三是运动驱动与控制技术。我国自产电机、液压缸等关键部件的质量总体上仍不高,特别是电控系统,其电路所采用的关键元器件仍以国外产品为主,故系统信息安全并不能从底层得到保障。四是车路协同技术。我国道路基础设施对自动驾驶汽车的适应性不强,各类道路标志、道路形状缺乏统一规范的指导,导致车路协调困难。

基于我国汽车产业、基础设施及自动驾驶产业链特点,智能交通展小编对加速推进我国自动驾驶技术与产业发展提出四点建议。

一是加强自动驾驶装备关键理论研究与核心技术研发,加速推进底层技术自主可控。加强对新能源自主驾驶汽车、船舶等设备的理论原型和理论分支的研究,增加技术研发投资,努力独立控制各项核心技术。对电动汽车而言,应抓住电机、电控和电池三大整车控制系统核心技术。对车联网而言,应重点关注车联网网络和数据安全,保护好车载网络隐私。

二是加快自动驾驶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或改造,不断优化自动驾驶运行环境。一方面,自动驾驶的发展取决于车辆技术的进步和相关行业的发展,另一方面取决于车辆运行环境的协调发展。未来,应重点加强改善测试场景、城市运行环境、乡村运行环境、特定场景运行环境。

三是深度推进自动驾驶标准国际化引领式发展,精准完善自动驾驶标准体系。就自动驾驶而言,中国几乎与世界各国处于同一起跑线上,因此最有可能进入世界先进行列。未来,我国应逐步完善国际自主驾驶标准体系建设,加快建设以自主驾驶为中心辐射智能交通到智能城市的完整标准体系,不断提高我国自主驾驶标准的国际领先地位。

四是创新拓展自动驾驶应用领域,加快打造全产业链自动驾驶新业态。个性化自动驾驶产品可根据应用领域的实际需要开发,适用于特定领域的自动驾驶技术方案可开发。在促进产业发展方面,需要彻底研究自动驾驶产业链,不断弥补产业链的不足,加强产业链上下游的关键环节,特别是加强自动驾驶芯片、自动驾驶集成电路、自动驾驶专业软件、自动驾驶通信网络、车辆关键部件等关键产业,最终形成自动驾驶产业链的新形式。

智能交通展小编局的尽管自动驾驶技术的大规模商业化预计需要很长时间;然而,随着自动驾驶技术的不断发展,随着自动驾驶技术的不断发展,当行业发展到一定阶段,法律法规更加成熟时,应用场景将大大扩大。

以上就是智慧交通展小编为您整理的内容,想了解更多相关信息,请到智慧交通展参观。